厦门市图书馆首度公开孙中山、林则徐等名人手札
厦门市图书馆首度公开孙中山、林则徐等名人手札
厦门市图书馆首度公开孙中山、林则徐等名人手札
◆江头西路︵吕岭路至仙岳路︶的路面停车位,执行﹃一类停车位﹄收费标准。
台海网6月24日讯(导报记者 余健平 孙春燕 崔晓旭/文 沈威/图)在(zài)厦门,停车费问题正日益成为市民(shìmín)和游客热议的焦点。近日(jìnrì),市民郑菁菁在江头西路停车4小时40分,竟被收取54元停车费,这一高昂费用让她直呼(zhíhū)“被停车费狠狠刺了一下”。
并非热门区域,为啥收费如此之高?导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厦门多个区域,发现(fāxiàn)江头西路并非个例,类似的停车费“吐槽(tǔcáo)”屡见不鲜,高昂停车费频频(pínpín)引发消费者的不满与抱怨。这背后不仅涉及市民出行成本与消费体验,更(gèng)关联着厦门这座城市的营商(yíngshāng)环境与经济活力。这些区域停车费定价缘何如此之高?如何在保障交通秩序与满足市民需求(xūqiú)间找到平衡?导报记者就此展开深入调查。
停车(tíngchē)4小时40分花了54元
夏日(xiàrì)傍晚,本是与闺蜜惬意聚餐的美好时光,可郑(zhèng)菁菁却因一笔停车费,好心情瞬间“破防”。
郑菁菁和三个闺蜜约了晚饭,地点在江头(jiāngtóu)(jiāngtóu)公园附近(fùjìn)。当天下午5点左右,她开车前往江头公园附近赴约,见江头西路路边有空余停车位,便顺势将车停下。几个(jǐgè)闺蜜相聚,吃饭、小酌、畅聊,餐盘碰撞声、碰杯声与欢笑声交织,从夕阳西下聊到(liáodào)华灯初上,不知不觉时间飞逝。22点多聚会结束,众人走到车旁扫码付费,手机页面跳转后显示的54元停车费,让所有人(suǒyǒurén)惊掉了下巴。“天呐!居然要54元!感觉像被‘停车场刺(cì)客’狠狠刺了一下!”郑菁菁哭笑不得地说。
几个(jǐgè)女孩循着路边停车位,找到了停车位收费标准的牌子(páizi):“车辆停放首15分钟以内(含)免费;3元/15分钟,车辆停放按15分钟计费(jìfèi),不足15分钟按15分钟计收;每日(měirì)22:00—次日07:30(含)车辆停放免费,全天最高收费75元。”
按照(ànzhào)这一收费标准计算,郑菁菁(jīngjīng)17:22停车,22:02离场,停车时长约(yuē)4小时40分钟,共280分钟,除去首15分钟和22点后的2分钟免费(miǎnfèi)时段,计费停车时长263分钟,以(yǐ)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,263÷15≈18个单位,18×3=54元(yuán),最终收费54元符合标准。虽符合规则,但高昂的费用仍让众人难以接受。“原本开开心心的聚会,最后被这笔停车费搞得心情都没了。”郑菁菁无奈地苦笑(kǔxiào)。
江头路面停车费(tíngchēfèi)普遍比较贵
感觉被“刺”的,当然(dāngrán)不止郑菁菁一人。
在工作日午间用餐高峰期,导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,这段全长(quánzhǎng)不到500米的江头西路(吕岭(lǚlǐng)路至仙岳路)的90多个路面停车位(tíngchēwèi),及(jí)吕厝路(江头西路至嘉禾路)的27个停车位,统一执行(zhíxíng)厦门最(zuì)高档的“一类停车位”收费标准:首15分钟以内(含)免费,3元/15分钟,即12元/小时,日间(7:30—22:00)最高收费75元。
傅(fù)红梅是厦门市经济管理咨询协会执行会长,提起江头的路面停车位,她频频摇头:“我有个(gè)朋友自驾来厦门,在江头附近简单泡个茶、吃个饭,停车费(tíngchēfèi)花了(le)五六十元,朋友回去感叹厦门真是来不起!”
午间时分,车主张先生准备驶离停车位(chēwèi),当他扫码缴费时,手机屏幕上跳出了(le)“每小时(xiǎoshí)12元”字样,张先生忍不住抱怨:“停3小时就要36元?这比商场还贵!”“同样(tóngyàng)是(shì)老城区,长青路(lù)、莲花路这些地方车位也很紧张,为什么人家每小时只要8元?”车主林女士的(de)疑问道出了许多人的困惑。导报记者随后走访岛内多个商业区发现,执行二类标准(8元/小时)的停车位更为普遍。在长青路、金榜路、后滨西路等人流密集区,尽管饭点时同样“一位难求”,但相对“亲民”的价格让车主们(men)普遍表示“可以接受”。
与江头路面停车位形成(xíngchéng)鲜明对比的,还有仅隔一条马路的华都大厦,那里停车场收费仅5元(yuán)/小时,全天封顶40元;以及步行5分钟可到达的江头公园市政停车楼(tíngchēlóu),首小时5元,后续每(měi)半小时加2元。
不过,有车族吐槽得(dé)多么激烈,江头的路面停车位就有“多吃香”。工作日(gōngzuòrì)的午间,江头西路的停车位保持着九成以上的占用率。“临时办事只能停这儿。”不少(bùshǎo)车主坦言,明知收费高却别无选择。
非(fēi)热门景区为何这么贵?
大多数市民不(bù)理解的是,为什么江头一带不像中山路那样是热门景点,也(yě)不像深田(shēntián)社区老旧小区居多,却要“享受”和它们一样的收费标准?
对此,导报记者了解到,厦门现行停车场(tíngchēchǎng)收费(shōufèi)标准,来源于《厦门市政府定价(dìngjià)管理(guǎnlǐ)停车场分类管理办法》,以及(yǐjí)《政府定价停车收费标准》。上述规定2021年(nián)5月1日起正式实施,有效期至2026年2月28日。其中,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分为三类,停车计费以15分钟为一个计费时段(shíduàn),不足15分钟的按15分钟计费,每个24小时周期内根据区域(qūyù)不同设有最高收费标准。一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3元,二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2元,三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1元。
思明区中华街道的镇邦、定安、霞溪、中山、思东社区,鹭江(lùjiāng)街道的营平、鹭江道、大同社区,开元街道的溪岸、虎溪、深田、坑内(kēngnèi)社区,以及湖里区江头街道的吕厝、吕岭、江头社区均为一类区域(qūyù),那里的路面停车位执行一类区域收费(shōufèi)标准。
非传统热门区域,却“跻身”最高收费档,凭什么(shénme)?一位熟知停车位定价标准(biāozhǔn)的业内人士直言,停车场类别划分并非单纯依据景区热门程度,更要从(cóng)城市交通与功能布局角度考量,比如所在区域可能交通流量大(dà)、承载压力重,周边(zhōubiān)道路狭窄,且与多条主干道相连,一旦停车秩序混乱,极易引发(yǐnfā)周边区域交通拥堵。为了引导车辆短停快走,缓解交通压力,故而将其周边停车场划分为一类。
停车费频频被(bèi)市民游客“点名”
事实上,关于停车难、停车贵的(de)问题,在厦门并非个别现象。
导报记者循着网友们在社交平台(píngtái)上的“控诉帖”发现,不少市民和游客都曾遭遇过这猝不及防的“一刀(yīdāo)”——仅仅停了两三个小时,取车时就被高昂(gāoáng)的停车费“刺”得直呼肉痛。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,以“厦门离谱停车费”为(wèi)关键词的吐槽比比皆是,而思明区的中华街道、鹭江街道、开元(kāiyuán)街道更是频频被“点名”。
例如,有游客(yóukè)分享:兴致勃勃(xìngzhìbóbó)在中山路打卡(dǎkǎ)了几家网红小吃,喝了一杯咖啡,总消费76元,心满意足准备离开时,却被30元的停车费惊得扫码的手都抖了一下——这几乎抵得上一顿小食的花费。
导报记者调查发现,中山路及其周边多条支路执行的正是厦门最高的一类(yīlèi)收费标准(3元/15分钟,日间7:30—22:00封顶75元)。例如,大中路(中山路至思明(sīmíng)西路(xīlù))的16个车位(chēwèi)就属于一类区域。同样执行一类标准的还有思明西路(局口(júkǒu)街至大中路)和镇邦路(升平路至大同路)。
值得注意的(de)是大同路(鹭江道至新华路),虽然计费标准(biāozhǔn)相同(3元/15分钟),但其封顶价仅为30元。这条以居民和单向车道为主的老街,相较网红店林立的区域,游客较少(shǎo),或许是封顶较低(dī)的原因。
此外,停车费“雷区”不仅出没于路面,更潜伏在一些商业楼宇的(de)地下停车场。有不少(bùshǎo)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诉苦“一不小心打卡(dǎkǎ)厦门最贵停车场”:比如,部分写字楼地下停车场10元(yuán)/小时的收费标准,看似并不贵,但后面跟着一句“上不封顶”,这意味着停满一天需支付240元;海景大厦停车场和新领荟停车场同样收费10元/小时,喝杯奶茶(nǎichá)、办个事,出来停车费就三四十元了(le)。
这样的经历,让消费者(xiāofèizhě)倍感无奈。据不完全(wánquán)统计,今年以来,12315共接到35件(jiàn)“关于路面政府定价停车场反映定价过高的诉求件”。
“动态定价”或(huò)可破题
长期关注厦门交通问题的(de)“老厦门”朱奖怀也曾遭遇过停车费的“背刺”。有一次他和朋友吃饭,停车费交了64元,原本愉快的记忆(jìyì)好像多(duō)了个疤痕。
“厦门的路面停车位收费就是(jiùshì)太高了,收费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。”朱奖怀认为,路边停车位是一种公共资源,在设置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时(shí),要考虑它(tā)的普惠性,要明确收费的目的是什么,盲目的高收费会削弱公共资源的普惠功能(gōngnéng)。
朱奖怀曾去过(qùguò)很多国家和城市考察,在他(tā)看来,路面停车位的收费必须考虑时间因素,比如个别路段(lùduàn)停车位单辆车只能停车一到两小时;比如高峰期收费,过了(le)高峰期就不收费;再比如“弹性收费”,停车位紧张时收费高一点,不紧张时收费低一点,甚至可以不收费。
在深圳,“智慧停车+动态调价”的收费(shōufèi)规则深入人心,通过定位(dìngwèi)视频识别(shíbié)技术,实时监测(jiāncè)车位占用率,对拥堵路段如福田CBD等实施“浮动定价”,即高峰时段(7:30—9:30, 17:00—19:00)收费上浮(shàngfú)20%—50%;非高峰时段或低需求路段自动降价,部分区域夜间收费低至0.5元/小时。
成都“中心城区分时分区收费”也很(hěn)人性化,春熙路(chūnxīlù)等商圈执行“高峰(gāofēng)高价、平峰低价”,工作日早高峰(8:00—9:30)首小时12元,平峰时段8元。
同样面临停车难题的杭州西湖,实行(shíxíng)“西湖景区节假日(jiéjiàrì)动态定价”,即节假日对景区周边,比如北山街等地区的停车费临时上调至30元(yuán)/小时,平时工作日恢复至10元/小时,使得节假日车位周转率(zhōuzhuǎnlǜ)提升40%,减少拥堵。“很显然,动态定价机制若设计(shèjì)科学、配套完善,可显著(xiǎnzhù)提升城市停车效率。”朱奖怀呼吁,厦门可以多借鉴外地经验,通过“更人性、更动态”的价格杠杆调节需求,解决(jiějué)“一位难求”难题的同时,促进车位周转。
对于“通过(tōngguò)停车位收费疏导附近交通的问题”,朱奖怀直言,交通是一个系统问题,靠停车位收费是无法解决交通问题的,通过停车位调剂只能(zhǐnéng)是一种(yīzhǒng)辅助手段,对停车位的设置和管理还是要从“服务大家停车”这个根本(gēnběn)入手。
停车费管理要(yào)有“柔性思维”
“客人来吃饭,本来对口味、卫生都很满意,但一笔不合理的(de)停车费就让(jiùràng)消费体验(tǐyàn)大打折扣。”关于停车场收费的问题,餐饮店老板徐建设说(shuō),类似的情况在沿街商铺中并不少见,高昂的停车费让顾客望而却步,甚至直接拉低了对商家的整体评价,“路面停车本应是为搞活经济服务,现在却成了我们经营的‘绊脚石(bànjiǎoshí)’”。
对此,厦门市软科学协会名誉会长(míngyùhuìzhǎng)王复基认为,当前,厦门停车收费(shōufèi)已成为营商环境中的突出短板。部分区域(qūyù)停车费定价过高,相对简单粗放的收费模式(móshì)引发市民和商户的诟病。停车问题虽看似一个小细节,却是城市治理水平的缩影。若处理不当,不仅损害消费者(xiāofèizhě)权益,更会削弱商家经营信心,最终影响区域经济的活力。
针对这一问题,王复基建议,相关部门应定期召开(zhàokāi)停车收费专题研讨会,邀请市民代表、商户及行业专家(zhuānjiā)参与调研,广泛听取意见,制定更科学、合理的收费政策。通过优化停车管理,平衡公共资源使用与商业发展需求,才能(cáinéng)真正为厦门营商(yíngshāng)环境“加分”。
傅红梅(hóngméi)的(de)另一个身份是厦门市旅游(lǚyóu)品质监督员,在她看来,城市管理需更多(duō)“柔性思维”,停车收费应立足(lìzú)服务民生、促进消费的初衷,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。只有从细节入手,解决商户与消费者的实际痛点,降低市民出行和消费的成本,才能真正促进消费,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◆江头西路︵吕岭路至仙岳路︶的路面停车位,执行﹃一类停车位﹄收费标准。

台海网6月24日讯(导报记者 余健平 孙春燕 崔晓旭/文 沈威/图)在(zài)厦门,停车费问题正日益成为市民(shìmín)和游客热议的焦点。近日(jìnrì),市民郑菁菁在江头西路停车4小时40分,竟被收取54元停车费,这一高昂费用让她直呼(zhíhū)“被停车费狠狠刺了一下”。
并非热门区域,为啥收费如此之高?导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厦门多个区域,发现(fāxiàn)江头西路并非个例,类似的停车费“吐槽(tǔcáo)”屡见不鲜,高昂停车费频频(pínpín)引发消费者的不满与抱怨。这背后不仅涉及市民出行成本与消费体验,更(gèng)关联着厦门这座城市的营商(yíngshāng)环境与经济活力。这些区域停车费定价缘何如此之高?如何在保障交通秩序与满足市民需求(xūqiú)间找到平衡?导报记者就此展开深入调查。
停车(tíngchē)4小时40分花了54元
夏日(xiàrì)傍晚,本是与闺蜜惬意聚餐的美好时光,可郑(zhèng)菁菁却因一笔停车费,好心情瞬间“破防”。
郑菁菁和三个闺蜜约了晚饭,地点在江头(jiāngtóu)(jiāngtóu)公园附近(fùjìn)。当天下午5点左右,她开车前往江头公园附近赴约,见江头西路路边有空余停车位,便顺势将车停下。几个(jǐgè)闺蜜相聚,吃饭、小酌、畅聊,餐盘碰撞声、碰杯声与欢笑声交织,从夕阳西下聊到(liáodào)华灯初上,不知不觉时间飞逝。22点多聚会结束,众人走到车旁扫码付费,手机页面跳转后显示的54元停车费,让所有人(suǒyǒurén)惊掉了下巴。“天呐!居然要54元!感觉像被‘停车场刺(cì)客’狠狠刺了一下!”郑菁菁哭笑不得地说。
几个(jǐgè)女孩循着路边停车位,找到了停车位收费标准的牌子(páizi):“车辆停放首15分钟以内(含)免费;3元/15分钟,车辆停放按15分钟计费(jìfèi),不足15分钟按15分钟计收;每日(měirì)22:00—次日07:30(含)车辆停放免费,全天最高收费75元。”
按照(ànzhào)这一收费标准计算,郑菁菁(jīngjīng)17:22停车,22:02离场,停车时长约(yuē)4小时40分钟,共280分钟,除去首15分钟和22点后的2分钟免费(miǎnfèi)时段,计费停车时长263分钟,以(yǐ)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,263÷15≈18个单位,18×3=54元(yuán),最终收费54元符合标准。虽符合规则,但高昂的费用仍让众人难以接受。“原本开开心心的聚会,最后被这笔停车费搞得心情都没了。”郑菁菁无奈地苦笑(kǔxiào)。
江头路面停车费(tíngchēfèi)普遍比较贵
感觉被“刺”的,当然(dāngrán)不止郑菁菁一人。
在工作日午间用餐高峰期,导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,这段全长(quánzhǎng)不到500米的江头西路(吕岭(lǚlǐng)路至仙岳路)的90多个路面停车位(tíngchēwèi),及(jí)吕厝路(江头西路至嘉禾路)的27个停车位,统一执行(zhíxíng)厦门最(zuì)高档的“一类停车位”收费标准:首15分钟以内(含)免费,3元/15分钟,即12元/小时,日间(7:30—22:00)最高收费75元。
傅(fù)红梅是厦门市经济管理咨询协会执行会长,提起江头的路面停车位,她频频摇头:“我有个(gè)朋友自驾来厦门,在江头附近简单泡个茶、吃个饭,停车费(tíngchēfèi)花了(le)五六十元,朋友回去感叹厦门真是来不起!”
午间时分,车主张先生准备驶离停车位(chēwèi),当他扫码缴费时,手机屏幕上跳出了(le)“每小时(xiǎoshí)12元”字样,张先生忍不住抱怨:“停3小时就要36元?这比商场还贵!”“同样(tóngyàng)是(shì)老城区,长青路(lù)、莲花路这些地方车位也很紧张,为什么人家每小时只要8元?”车主林女士的(de)疑问道出了许多人的困惑。导报记者随后走访岛内多个商业区发现,执行二类标准(8元/小时)的停车位更为普遍。在长青路、金榜路、后滨西路等人流密集区,尽管饭点时同样“一位难求”,但相对“亲民”的价格让车主们(men)普遍表示“可以接受”。
与江头路面停车位形成(xíngchéng)鲜明对比的,还有仅隔一条马路的华都大厦,那里停车场收费仅5元(yuán)/小时,全天封顶40元;以及步行5分钟可到达的江头公园市政停车楼(tíngchēlóu),首小时5元,后续每(měi)半小时加2元。
不过,有车族吐槽得(dé)多么激烈,江头的路面停车位就有“多吃香”。工作日(gōngzuòrì)的午间,江头西路的停车位保持着九成以上的占用率。“临时办事只能停这儿。”不少(bùshǎo)车主坦言,明知收费高却别无选择。
非(fēi)热门景区为何这么贵?
大多数市民不(bù)理解的是,为什么江头一带不像中山路那样是热门景点,也(yě)不像深田(shēntián)社区老旧小区居多,却要“享受”和它们一样的收费标准?
对此,导报记者了解到,厦门现行停车场(tíngchēchǎng)收费(shōufèi)标准,来源于《厦门市政府定价(dìngjià)管理(guǎnlǐ)停车场分类管理办法》,以及(yǐjí)《政府定价停车收费标准》。上述规定2021年(nián)5月1日起正式实施,有效期至2026年2月28日。其中,将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分为三类,停车计费以15分钟为一个计费时段(shíduàn),不足15分钟的按15分钟计费,每个24小时周期内根据区域(qūyù)不同设有最高收费标准。一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3元,二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2元,三类区域每15分钟收费1元。
思明区中华街道的镇邦、定安、霞溪、中山、思东社区,鹭江(lùjiāng)街道的营平、鹭江道、大同社区,开元街道的溪岸、虎溪、深田、坑内(kēngnèi)社区,以及湖里区江头街道的吕厝、吕岭、江头社区均为一类区域(qūyù),那里的路面停车位执行一类区域收费(shōufèi)标准。
非传统热门区域,却“跻身”最高收费档,凭什么(shénme)?一位熟知停车位定价标准(biāozhǔn)的业内人士直言,停车场类别划分并非单纯依据景区热门程度,更要从(cóng)城市交通与功能布局角度考量,比如所在区域可能交通流量大(dà)、承载压力重,周边(zhōubiān)道路狭窄,且与多条主干道相连,一旦停车秩序混乱,极易引发(yǐnfā)周边区域交通拥堵。为了引导车辆短停快走,缓解交通压力,故而将其周边停车场划分为一类。
停车费频频被(bèi)市民游客“点名”
事实上,关于停车难、停车贵的(de)问题,在厦门并非个别现象。
导报记者循着网友们在社交平台(píngtái)上的“控诉帖”发现,不少市民和游客都曾遭遇过这猝不及防的“一刀(yīdāo)”——仅仅停了两三个小时,取车时就被高昂(gāoáng)的停车费“刺”得直呼肉痛。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,以“厦门离谱停车费”为(wèi)关键词的吐槽比比皆是,而思明区的中华街道、鹭江街道、开元(kāiyuán)街道更是频频被“点名”。
例如,有游客(yóukè)分享:兴致勃勃(xìngzhìbóbó)在中山路打卡(dǎkǎ)了几家网红小吃,喝了一杯咖啡,总消费76元,心满意足准备离开时,却被30元的停车费惊得扫码的手都抖了一下——这几乎抵得上一顿小食的花费。
导报记者调查发现,中山路及其周边多条支路执行的正是厦门最高的一类(yīlèi)收费标准(3元/15分钟,日间7:30—22:00封顶75元)。例如,大中路(中山路至思明(sīmíng)西路(xīlù))的16个车位(chēwèi)就属于一类区域。同样执行一类标准的还有思明西路(局口(júkǒu)街至大中路)和镇邦路(升平路至大同路)。
值得注意的(de)是大同路(鹭江道至新华路),虽然计费标准(biāozhǔn)相同(3元/15分钟),但其封顶价仅为30元。这条以居民和单向车道为主的老街,相较网红店林立的区域,游客较少(shǎo),或许是封顶较低(dī)的原因。
此外,停车费“雷区”不仅出没于路面,更潜伏在一些商业楼宇的(de)地下停车场。有不少(bùshǎo)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诉苦“一不小心打卡(dǎkǎ)厦门最贵停车场”:比如,部分写字楼地下停车场10元(yuán)/小时的收费标准,看似并不贵,但后面跟着一句“上不封顶”,这意味着停满一天需支付240元;海景大厦停车场和新领荟停车场同样收费10元/小时,喝杯奶茶(nǎichá)、办个事,出来停车费就三四十元了(le)。
这样的经历,让消费者(xiāofèizhě)倍感无奈。据不完全(wánquán)统计,今年以来,12315共接到35件(jiàn)“关于路面政府定价停车场反映定价过高的诉求件”。
“动态定价”或(huò)可破题
长期关注厦门交通问题的(de)“老厦门”朱奖怀也曾遭遇过停车费的“背刺”。有一次他和朋友吃饭,停车费交了64元,原本愉快的记忆(jìyì)好像多(duō)了个疤痕。
“厦门的路面停车位收费就是(jiùshì)太高了,收费方式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。”朱奖怀认为,路边停车位是一种公共资源,在设置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时(shí),要考虑它(tā)的普惠性,要明确收费的目的是什么,盲目的高收费会削弱公共资源的普惠功能(gōngnéng)。
朱奖怀曾去过(qùguò)很多国家和城市考察,在他(tā)看来,路面停车位的收费必须考虑时间因素,比如个别路段(lùduàn)停车位单辆车只能停车一到两小时;比如高峰期收费,过了(le)高峰期就不收费;再比如“弹性收费”,停车位紧张时收费高一点,不紧张时收费低一点,甚至可以不收费。
在深圳,“智慧停车+动态调价”的收费(shōufèi)规则深入人心,通过定位(dìngwèi)视频识别(shíbié)技术,实时监测(jiāncè)车位占用率,对拥堵路段如福田CBD等实施“浮动定价”,即高峰时段(7:30—9:30, 17:00—19:00)收费上浮(shàngfú)20%—50%;非高峰时段或低需求路段自动降价,部分区域夜间收费低至0.5元/小时。
成都“中心城区分时分区收费”也很(hěn)人性化,春熙路(chūnxīlù)等商圈执行“高峰(gāofēng)高价、平峰低价”,工作日早高峰(8:00—9:30)首小时12元,平峰时段8元。
同样面临停车难题的杭州西湖,实行(shíxíng)“西湖景区节假日(jiéjiàrì)动态定价”,即节假日对景区周边,比如北山街等地区的停车费临时上调至30元(yuán)/小时,平时工作日恢复至10元/小时,使得节假日车位周转率(zhōuzhuǎnlǜ)提升40%,减少拥堵。“很显然,动态定价机制若设计(shèjì)科学、配套完善,可显著(xiǎnzhù)提升城市停车效率。”朱奖怀呼吁,厦门可以多借鉴外地经验,通过“更人性、更动态”的价格杠杆调节需求,解决(jiějué)“一位难求”难题的同时,促进车位周转。
对于“通过(tōngguò)停车位收费疏导附近交通的问题”,朱奖怀直言,交通是一个系统问题,靠停车位收费是无法解决交通问题的,通过停车位调剂只能(zhǐnéng)是一种(yīzhǒng)辅助手段,对停车位的设置和管理还是要从“服务大家停车”这个根本(gēnběn)入手。
停车费管理要(yào)有“柔性思维”
“客人来吃饭,本来对口味、卫生都很满意,但一笔不合理的(de)停车费就让(jiùràng)消费体验(tǐyàn)大打折扣。”关于停车场收费的问题,餐饮店老板徐建设说(shuō),类似的情况在沿街商铺中并不少见,高昂的停车费让顾客望而却步,甚至直接拉低了对商家的整体评价,“路面停车本应是为搞活经济服务,现在却成了我们经营的‘绊脚石(bànjiǎoshí)’”。
对此,厦门市软科学协会名誉会长(míngyùhuìzhǎng)王复基认为,当前,厦门停车收费(shōufèi)已成为营商环境中的突出短板。部分区域(qūyù)停车费定价过高,相对简单粗放的收费模式(móshì)引发市民和商户的诟病。停车问题虽看似一个小细节,却是城市治理水平的缩影。若处理不当,不仅损害消费者(xiāofèizhě)权益,更会削弱商家经营信心,最终影响区域经济的活力。
针对这一问题,王复基建议,相关部门应定期召开(zhàokāi)停车收费专题研讨会,邀请市民代表、商户及行业专家(zhuānjiā)参与调研,广泛听取意见,制定更科学、合理的收费政策。通过优化停车管理,平衡公共资源使用与商业发展需求,才能(cáinéng)真正为厦门营商(yíngshāng)环境“加分”。
傅红梅(hóngméi)的(de)另一个身份是厦门市旅游(lǚyóu)品质监督员,在她看来,城市管理需更多(duō)“柔性思维”,停车收费应立足(lìzú)服务民生、促进消费的初衷,而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。只有从细节入手,解决商户与消费者的实际痛点,降低市民出行和消费的成本,才能真正促进消费,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